导读: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其实正月十四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且还有很多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常见的有,逛庙会、迎紫姑等,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预测一整年的吉凶,当然最为隆重还是“守财神”。
正月十四民间也叫“守财神”,这是一件祈福纳祥的事情,那到底守的是哪个财神呢?正月十四守财神,主要是赵公明,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记载:“俗祀财神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祛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 具体有哪些做法呢?
(相关资料图)
正月十四“守财神”,提醒:1拜,2做,吃3样,忌2事,时来运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民俗具体指的是什么?
1拜:祭拜财神赵公明
在这一天,小孩子会拿着一个毛兔灯,里面最好是亮的,寓意吉祥,同时下午会把蜡烛点亮,寓意“间间迎”,以此表示欢迎财神,到了晚上,必须点“长明灯”,而且最为重要的就是朝着财神的方位祭拜,赵公明元帅之位在东南方,所以人应该面向南拜财神。
2做:试花灯
在正月十三,叫“上灯日”,也就是灯头的生日,需要点烛灯。
到了正月十四,就需要试花灯了,这也是在为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做准备,寓意着吉祥如意,人们在元宵节中,热热闹闹,避免当天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做:过大桥走百病
“过大桥走百病”是正月十四一种消灾祈福的活动,意思就是带着家人,走出家门,走桥、登城,有点像春游的情景。
当然做法有些不一样,需要登城、摸钉求子,最主要的是过桥,这样寓意着除百病,渡过厄运,家人安康。
吃3样:亮眼汤
在民间这天有吃亮眼汤的习俗,《嵊县志》中记载:“十四夜各社庙悬灯,妇女结队同游,谓之游十四,以菜煮麻糍食之,谓之亮眼汤”。简单的讲,就是用麻糍煮青菜,也叫麻糍汤。
主要做法:把麻糍放入煮好的汤中,加入青菜,然后进行调味,当地人认为吃了这个对眼睛好,经历春节长假,这个时候需要振作精神,吃点亮眼汤就恰到好处了。
吃2样:吃糟羹
糟羹,也是正月十四要吃的食物,在《台州外书》有记载: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这个有点像大杂烩。
主要做法:当季的一些蔬菜,配上笋子、豆泡、芋头以及木耳这些,切成丁,一锅放进去煮,然后来点水淀粉或者是薯粉,把它煮成糊状,就可以吃了,因为以前会加酒糟调和,故称之为“糟羹”,我们也可以不用加,按照个人口味来。
吃1样:吃麦流
对于浙江宁波等地,有吃麦流的习俗,同样也是很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像是一个大杂烩,吃完说是可以保平安,添财运。
主要做法:将青菜叶、香干丝、虾皮、红薯粉条等食材放在一起,再加入麦粉,搅拌均匀可流动的糊状,然后煮熟加入食盐,这个辅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并没有固定的一个要求。
忌2事:不宜回娘家
在很多地方,新嫁出去的女人,是忌讳看到娘家灯的,这样寓意不好,说是会影响到一整年的好运气。
这个说法有点过了,如今人们婚姻自由,回娘家也少了忌讳,基本上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忌1事:观红喜事
在民间红白喜事,都非常看重日子,像结婚这种很少在正月结婚的,旧时有“抬头红”一说。
意思就是男女正月结婚,乃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结婚。不过现在很多人早已不相信这些了。
【食刻说】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初二,在民间都属于过年的一个范畴,当然大部分地区,还是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正月十四是迎财神的日子,人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迎来好运,毕竟在旧时,正月十四是立春,刚好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个时候祭拜财神,也刚好应景。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