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古代汉族南戏剧本。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后来元代施惠对其进行了改编,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2、
2、《拜月亭》 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
(资料图片)
3、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4、《拜月亭》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5、《拜月亭》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
6、《拜月亭》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7、金国兵部尚书王镇,在蒙古军进攻金国都城中都时,奉命前往前线视察军情。他的女儿王瑞兰和母亲为王镇送行,希望父亲速去早回。不久,王瑞兰和母亲出都避乱,“秋风飒飒,暮雨凄凄” ,“一点雨间一行恓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 , “上面风雨,下面泥水” ,“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糯糯带着漩泥。”
8、一时,哨兵赶上来,王瑞兰母子被冲散。混乱中,瑞兰听见有人连叫三声自己的名字,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名叫蒋世隆,他与妹妹瑞莲失散,“瑞莲” 与“瑞兰”相近,王瑞兰误以为秀才叫她。王瑞兰这个受封建教养很深的大家闺秀,在家时一听说“女婿”两字,“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缊地红了面皮” 。现在顾不得 “羞和耻” ,愿与世隆结伴同行,以兄妹相称。世隆说明乱军掳掠单身妇女,“有儿夫的不掳掠” 。王瑞兰只好答应: “不问时权做弟兄,问着后道做夫妻。”
9、在避难时受过世隆帮助、与世隆结为兄弟的陀满兴福,在山寨落草做王,遇见来山寨附近的世隆与瑞兰,劝世隆留在山寨。王瑞兰一见蒋世隆与“盗寇”称兄道弟,本来心中就很不高兴,见蒋世隆与兴福饮酒欢谈,便责备世隆“为那笔尖上发禄晚,见这刀刃上变钱疾”, “待风高学放火,月黑做强贼”。最后,她与世隆“佯做个一家一计,且着这脱身术谩过这打家贼” ,总算和世隆一起离开了兴福称王的山寨。
10、世隆与瑞兰在旅店里成了婚,不意世隆染病,瑞兰为他尽心护理,请医调治。恰巧王镇路过旅店,父女相认,瑞兰向父亲苦诉战乱发生后,家业抛撇,人口逃亡,母女失散,天各一方的遭遇。瑞兰又向父亲说明: 因为在兵乱中无倚无靠,多得蒋世隆帮助,自己已招他为婿了。王镇一看女婿是个穷秀才,非常生气; “穷秀才几时有发迹! ”避难中的瑞兰本来希望得到些 “春光艳阳,东风和畅”,没想到“刬地冻剥剥的雪上加霜,无些情肠” 。
11、王镇不顾世隆生命垂危,不顾瑞兰感叹悲伤,毫无哀怜悯恤之意,强拉瑞兰离开世隆。瑞兰不好违抗严父之命,只好请求父亲容她向关键时刻有恩于自己的世隆说几句临别话。她要世隆好生保重,向世隆解释道: “兀的这是俺亲爷的恶傥,休把您这妻儿怨畅” ,“俺这风雹乱下的紫袍郎,不识你个云雷未至的白衣相” ,她叮咛世隆注意用药和饮食,叙说离情别意,保证立志守节,等待世隆: “咱兀的做夫妻三个月时光,你莫不曾见您这歹浑家说个谎” 。
12、原来蒋世隆的妹妹蒋瑞莲与哥哥失散后,和王瑞兰母亲相识,被认为义女。瑞兰回家后,和义妹瑞莲一起生活。她无时无刻不思念世隆,对父亲的赚贫爱富、喜武厌文,很不满意。一天她随义妹闲行散闷,看到“荷叶似花子般团园,陂塘似镜面般莹洁” ,便想到儿时能使自己“腹内无烦恼,心中无萦惹?似这般青铜对面妆,翠钿侵鬓贴! ”
13、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个可心女婿,以解心烦。她回答说: 无女婿快活,有女婿受苦; 有了女婿,“六亲每早是说; 又道是丈夫行亲热,爷娘行特地心别” 。她心想女婿是真,不要女婿也是真; 她说不要女婿以免六亲说闲话是带气的真话,是对父亲拆散她与世隆的不满。
14、把义妹打发歇息去后,她让梅香安排桌几,烧柱夜香,遥向世隆倾诉心事。她第一柱香只愿尊君改变主意,第二柱香祝愿世隆身体痊愈,夫妇团园,永不分离。她的话被义妹瑞莲听见,羞得脸红腮热,只好把她和蒋世隆结识经过告诉瑞莲。瑞莲听了为之啼哭,瑞兰以为瑞莲是世隆的“旧妻妾” ,当得知瑞莲是世隆的亲妹妹,眼前的义妹就是自己的小姑姑,自己这个姐姐就是她的嫂嫂时,不由得变悲为喜,更加痛恨她那“狠爹爹” ,更加思念蒋世隆; “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 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
15、自己“这些时眼跳腮红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 。世隆他“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 。可以看出,她与世隆亲妹的意外相认,使她那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为之缓解,但接踵而来的便是这种相思之情的更加无限的延伸。
16、封建势利的王镇,为了家里将相双全,旁人羡慕,不顾瑞兰反对,要招文武状元为婿,王镇是兵部尚书,重武轻文,让亲生女儿瑞兰招武状元,让义女瑞莲招文状元。瑞兰从心里羡慕瑞莲“贪着个断简残编,恭俭温良好缱绻” ,不满于自己“贪着个轻工短箭,粗豪勇猛恶因缘” 。使她意料不到的是,武状元原来是陀满兴福,文状元就是蒋世隆。她责怪世隆得官招亲,把她抛撇,诅咒说: “亏心的上有青天” 。蒋世隆责怪瑞兰食言失节,另招佳婿,把他忘怀。瑞兰表白自己对他“情脉脉,恨绵绵” ,“昼忘饮馔夜无眠”的思念之情,她让世隆于没人处问瑞莲,“兀那瑞莲,便是证见” 。事已至此,王镇只好改变计划,让瑞兰与世隆团园,瑞莲和兴福结合。
17、此剧把大家闺秀、尚书之女王瑞兰在与蒋世隆结合过程中微妙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细致逼真,生动自然。她本没有自己挑选女婿的心愿,战乱使她与世隆相遇,患难使她与穷秀才结合。
18、她对世隆的忠诚有两个思想基础: 一是世隆在关键时刻使她免遭乱军掳掠,二是自古及今,没有那个人一生下来便做大官享富贵,世隆现 在穷,将来总会发迹的。后来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女婿,严父为她招状元,她的心里反映很不一样,但都是很矛盾的,然而忠于世隆的决心却又是坚定不移的,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美满结局。
19、对世隆的始弃终就则是对嫌贫爱富、重武轻文的王镇的绝妙讽刺。战乱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使许多人弃家流离; 但战乱也给象王瑞兰这样的大家闺秀提供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条件,可谓因祸得福。在这里,作家并没有把战乱完全当做一件坏事来写。
20、后来又出别人据此改编的:施惠(元)着《幽闺佳人拜月亭》(又名拜月亭)
21、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22、蒋世隆
22、此剧赞美了蒋世隆与王瑞兰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通过他们的爱情故事表现了这一对青年男女纯洁的品格和正义感。而瑞兰之父王镇,作为兵部尚书,却目光短浅,抱着狭隘的门阀观念,硬拆散了女儿的幸福婚姻,在作品中显然是被批判的对象。
23、王瑞兰
23、《拜月亭》还极力颂扬爱情的坚定性。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气连举五件不可能之事,来表达爱情的坚贞不渝。古往今来,这类作品,不胜枚举。可见这种美好品格,是得到历代人民歌颂的。
24、《拜月亭》是旦本戏,因而,这方面女主角王瑞兰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大家闺秀的王瑞兰,对白衣秀才蒋世隆一往情深。逃难途中,蒋世隆病染沉疴,卧床不起。这时,对于一个弱女子,意味着失去了仅有的依靠。可是,瑞兰没有为了自己而另寻出路,别投他门,而首先考虑的是为蒋世隆找个好医生,并且“与他无明夜过药煎汤”。真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
25、或许人们认为这时候他们的情感中还有一些相依为命的成份,那么,从王尚书在客栈巧遇王瑞兰始,应该说王瑞兰的生活已由动荡、贫穷转向了安定、富贵。环境变了,位置变了,可王瑞兰对蒋世隆的爱情始终未变。当她被父亲横拖倒拽离开客栈时,还嘱咐病中的蒋世隆:“直等你身体安康,来寻觅夷门街巷”相访。又向世隆表明心迹:“我宁可独自孤孀,怕他大抑勒我则寻个家长,那话儿便休想。”
26、这里没有以山崩地裂、海枯石烂作为誓言,但那发自内心,情真意切的语言,同样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回家后王瑞兰更是“昼忘饮馔夜无眠”,不曾有片时忘记蒋世隆。月下烧香,祈祷“两口儿早得团圆”,论婚议嫁,不见世隆不动心。
27、剧本表现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苦难和反抗意志。
28、
28、《曲品》列《拜月亭》为“神品”第二,仅次于《琵琶记》。
29、其关目、语言一向受到赞美,李卓吾评本《拜月亭•序》说:“此记关目极好,说得好,曲亦好,真元人手笔也。首似散漫,终致奇绝。”明何良俊亦称赞剧中“走雨”、“错认”、“上路”诸出“叙述事情宛转详尽,全不费词,可谓绝妙”(《四友斋丛说》)。
30、此剧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如王瑞兰被迫离开蒋世隆时内心深处的痛苦、眷恋和无可奈何,都以抒情性唱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31、施惠,字君美。杭州人。约元元贞初(1295—1297)前后在世。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王世贞《曲藻》 、沈德符《顾曲杂言》 、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
32、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的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髯,好谈笑。余尝与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
33、下附[凌波曲]吊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着。”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满江红]有:“自古钱塘物华盛,地灵人杰。昔日化鱼龙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着《拜月亭》、 《芙蓉城》 、《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鹔鹴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